从精英创业时代到全民创业时代,“学霸”创业者总是一道风景。
互联网圈就有北大系和清华系一说。清华系的创业者有搜狐的张朝阳、爱奇艺的龚宇、搜狗的王小川、美团的王兴;北大系的则有百度的李彦宏、新东方俞敏洪、真格基金徐小平、当当网李国庆等。
当然也有其它名牌大学的学霸成为大佬,比如腾讯的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京东刘强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360董事长周鸿祎毕业于西安交大,小米雷军毕业于武汉大学……
上述这些曾经的“创业小白”,如今的“行业大咖”,有的身居幕后,有的则依然叱咤在创业一线。
而在餐饮界,同样有一批“学霸”创业者,持有着耀眼的履历,头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却选择餐饮这个烟火味极重,和食材与食客打交道的工作环境和创业方向,一时间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比如西少爷的袁泽陆和孟兵,都毕业于西安交大,重庆小面加盟的宋奇和其团队都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伏牛堂的张天一是北大硕士……这几位都已经拿到过几轮融资。
上周刚刚宣布拿到B轮融资的好色派沙拉的肖国勋则毕业于中山大学,当初因为一心想创业而放弃了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的保送名额。
餐饮圈的学霸们大多都是从门外汉做起,在创业冲动下仔细分析市场,选取一个没有强势品牌的品类,或者某个大品类下的细分市场,再在不断摸索尝试中总结经验,做得风生水起或稳步向前的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具有创新的创业视角,和在这个角度中的钻研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学霸都想要拿到大笔融资、百城开千店,有一些高知新餐饮人则选择细分市场同时也是和自己脾气相符、内心钟爱的领域,不拿融资,不急于拓店,而是做细水长流式的经营。他们的经营思路是如何的,又能否不被风起云涌的市场所左右呢?
女性学霸餐饮创业者,身披很多标签却选择扎实做产品
学习能力、逻辑能力和执行力都非常强,是学霸创业者的共同点,而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她们和男性的思路可能也有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融资和营销的态度方面。
北大和港大双学位金融学硕士毕业,曾被哈佛剑桥同时录取的美女学霸王令凯也同样投身于餐饮创业。王令凯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立了国内首个以沙拉作为主食的餐饮品牌——米有沙拉。
当时的沙拉市场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消费者对沙拉的认知还停留在前菜和配菜,把沙拉当做正餐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米有沙拉与有机农场合作,同时有自己的净菜加工厂,强调只选用当天新鲜食材,制作各国风味的主食沙拉,并创制了国人更能适应的热沙拉。
而她也是抱着一种满足顾客价值的初衷投入到创业中来的:“吃沙拉的人少,但是不代表不会慢慢多起来。我要改变中国人糟糕的饮食现状。”
这个国内首家只做主食沙拉的店,曾被投资人踏破门槛,但王令凯目前仅拿了真格基金投资的600万Pre-A轮融资。
没有做任何付费宣传,完全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开店的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开了三家店,并且都是在上海最好的商圈或者写字楼。“不大搞营销,照样赚钱”也是米有沙拉现在的状态。
米有沙拉2014年7月在上海开了第一家门店,目前上海有8家门店,其它城市8家,线下店的面积并不大,都未超过60平,月流水在35万到40万左右。
王令凯认为:“无论是什么目的,赚钱或者改变饮食习惯,做餐饮最重要的还是踏实。严选食材、精确配方、口味满意、基础扎实、流程过硬,这些是成功的基础。产品为本,用户至上,细节为王。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
强势品牌林立,小面细分市场如何进一步挖掘?
山城渝味重庆小面加盟销售最多的也是重庆小面,每家加盟店的营业额相差却是有高有低。山城渝味重庆小面加盟秉承“正宗山城味道,呈现地道美食“为产品设计理念,专营重庆小面系列50强产品的全国快餐连锁品牌,以其”麻、辣、鲜、香“的独特口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结语
在这几位高知学霸餐饮创业者看来,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尺不单单是估值,而更应该是顾客的标尺。与其实现“我们的目标是开2万家店”’,他们更愿意实现“我们的目标是让200万人幸福地在我的餐厅吃饭”,或者是“让更多的人拥有美好的用餐时光”。
满足了顾客的期待价值,餐厅本身自然能够实现利润的价值,这是正确的逻辑。
筷玩思维也认为,没有把“互联网思维”时刻挂在嘴边,也不热衷于融资拓店,这些高知餐饮创业者已经过了“要活命”的阶段,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思维和原来完全不同,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注重增值服务,也更关注健康饮食,营销成了口碑树立之后的辅助手段。
而在特色品类和业态组合、细分领域深挖,这种细水长流的模式同样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